万福寺保护项目 | 馆藏文物需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解决深层问题
来源: | 作者:蒂芬格恩 | 发布时间: 2021-07-23 | 1627 次浏览 | 分享到:


旗山耸翠环抱,群山之间一叠叠泛着天青色的飞檐,巍峨而迤逦,那就是“东南亚第一刹”,万佛寺。23米高的巨大山门和12根青龙柱,均为东南亚地区罕见。你是否也被它的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和历史文化所惊艳?



但是,据了解我国70%以上的文物库房因为没有采取温、湿度控制,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建立,致使馆藏文物病害发生率偏高,加速了馆藏文物的腐蚀损失。



本次在福州万佛寺保护项目中,蒂芬格恩通过全国馆藏文物保护大量工程实践,提出了不同馆藏文物病害的科学防治方法与流程,首次在万佛寺构架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形成的馆藏文物保护成套技术,实现了馆藏文物保护由“被动”到“主动”的根本转变,为这座东南第一刹古寺再添活力。



馆藏文物保存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在精美的藏品背后,是对环境温湿度、气候、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繁殖等等因素的严格把控。


其中,环境的湿度温度是影响馆藏文物保存最佳状态的主要因素。




不同质地藏品对储藏环境的湿度要求不同


按照藏品质地,可将其分为:无机质藏品(包括金属文物以及石质、陶瓷等)、有机质文物。对储藏温湿度的一般要求如下:


藏品类别

文物种类

湿度/

相对湿度/%

影响因素

无机质藏品

石质文物、陶、瓷器

14~24

40~55

酸性气体、粉尘

青铜器

14~24

30~45

酸性气体、氯化物、粉尘

铁质文物

14~24

30~45

酸性氧化性气体、粉尘

金银器

14~24

30~45

酸性气体、硫化物、粉尘

有机质藏品

纺织品

14~20

50~60

虫霉、粉尘、有害气体

纸质藏品

14~20

50~55

骨、象牙

14~20

50~55

木质藏品

14~20

50~60

 注:表格内容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而大部分寺庙文物保护工作相对原始,无法达到馆藏文物保护的苛刻要求,特别湿度,难以有效管控,对于监测环境更难以做出准确反映。



以青铜器来说,青铜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较高湿度的条件下,带有青铜病的青铜器残片表面很快出现明显的新生的绿色粉状锈。另外,高湿度会使银器失去光泽,铁器生锈。



而对有机质地的文物来说,不适宜的温湿度不仅会直接影响文物材质的耐久性,而且会加速降解作用、酸性水解作用等;高湿环境吸水膨胀;另外,有机质地的藏品文物害虫的良好食料及霉菌的养料,环境湿度高极易滋生虫霉,严重时会使其失去应有价值。


本案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的技术手段,通过严格精细控制,成功为项目解决了文物储存环境的稳定湿度、有害气体和微生物滋生方面等来保护馆藏文物,这是一般空调和市面上的除湿设备无法做到的精细调控。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检测来说,蒂芬格恩通过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对馆藏文物存储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有效解决,不仅精准度高,可以自检测、自判断、自处理,防止在储存过程中出现问题,保证文物饱满坚实、光亮如鉴。



目前福州旗山万佛寺保护项目已完美收工,在全国各地蒂芬格恩为无数古建项目提供了有效的空气解决方案,这些成功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蒂芬格恩应对各个类型大型古建保护项目的整体实力,所以它不仅仅是人类健康空气的捍卫者,更是历史文化承载的守护者。